2008年12月11日星期四

2008中国十佳IC设计公司(一)

虽然金融海啸的到来让许多中国本土集成电路公司举步维艰,在几百家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中,还是有许多公司凭借中国强大的电子制造能力异军突起或保持稳定发展,面对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评选2008中国十佳IC设计公司,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老杳对中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一点了解,为了保证十佳评选的公正,老杳特意设置了几个条件:

1、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运营的好坏自然有财务报表可以体现,因此此次十佳不包含中星微、珠海炬力及上海展讯等。

2、在中国注册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3、2008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美金, 1000万美金不多,却是一道坎,至少说明公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销量和规模。

4、在所属行业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

为了让大家对中国集成电路未来发展有更多的了解,老杳也将推出2009年最具潜力十家中国IC设计公司,这十家公司虽然达不到2008年十佳IC设计公司的规模及影响,却是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新生力量,无论产品定位及公司运营都有可能在2009年取得突破,希望这些信息也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2008年十家最倒霉IC设计公司将为大家分享十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失败教训,有人说公司运营成功的经验千差万别,失败的理由只有一个:资金链断裂,虽然原因相同,不同公司资金断裂的原因却千差万别,对于后来者也许失败的教训可能比成功的经验更有价值。

2008中国十佳IC设计公司:

1、泰景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2、锐迪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3、。。。

1、泰景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主要产品:模拟手机电视芯片

入选理由:在各国政府都在大力推广数字电视的背景下,泰景模拟手机电视2008年全球手机市场突破3%的市场占有率不能不说是奇迹,很多人对泰景的模拟手机电视不看好让老杳想起“非洲卖鞋”的经典MBA案例,2008年泰景营业收入接近2亿美元,模拟手机电视芯片销售突破3000万片,无论从哪个方面看,2008年泰景都是中国最耀眼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博客花絮:我在德阳电脑学校广汉校区上班,5月12日发生地震时在上体育课,当时楼上的学生都往下跑,我带着我的学生跑到操场中间.当时手机已经打不出去了,座机在办公室因为余震不断都不敢用.我用手机搜索了下能收到三个台,电视上已经开始播放地震的消息,按照电视上教的防震常识让学生全部集中在大操场.看到有好多学校垮蹋了,埋了好多学生真的很难过.我和学生们一起看电视让他们不要慌.后来几天我和几个老师守学校.就靠手机了解外面抗震救灾的进展和余震的预报.终于在6月7号从手机里听到了安全的消息.我和几个老师住进了宿舍。--汶川地震一个泰景手机电视用户的讲述。

虽然在大城市泰景手机电视出现的不多,能够在汶川出现泰景的用户至少说明模拟手机电视的普及率远比一般人想象要高得多。

创业故事:当泰景上海总经理王翰青2005年底回国创业之初,看好模拟手机电视的业内人士并不多,其实直到现在这种观点也还非主流,那就是模拟电视技术即将被淘汰,作为创业者已经没有多少机会。

其实早在王翰青回国之前,NEC的模拟手机电视已经在中国市场铩羽而归,这位伯克利的高材生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走访了从高级白领到饭店服务员上百位消费者,寻找手机电视的出路,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毅然说服公司的管理层放弃了代表手机未来潮流的智能手机,放弃了联想、夏新等高端客户,从现在流行的山寨机入手推广,面向中低阶消费者,造就了今日泰景的辉煌。

与王翰青聊天谈的最多是消费者调研,模拟电视推广之初,泰景从购买模拟电视手机用户的统计中发现95%以上为男性,而在未购买人群的调研中却发现超过40%的女性也有浓厚的购买兴趣,分析发现之所以这些女性消费者没有购买模拟电视手机,原因在于当时的手机厂家更追求电视手机的大屏幕,许多主管认为要观看电视手机,手机需要配备更大的屏幕,而这类手机很难获得女性消费者的青睐,泰景向许多合作伙伴建议开发2.4英寸屏幕的电视手机,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合作伙伴的认可,结果几家推出2.4寸电视手机的厂商因此获得了几倍以上的盈利。

讲上述几个故事只是想说明,作为创业者泰景公司不仅仅拥有合适的产品,为了合作伙伴更好定义自己的产品,泰景在创业之初做足了功课帮助自己的合作者,客户的成功才是自己的成功,这句话绝对不是一句口号。

创业者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这句话王翰青说过多次,当然这句话不是他的发明,地球人都知道这句话的出处,2008年业界讨论很多的便是国标之痛,凯明、安凡等公司倒在国标推广之初,反思的不应当是国标,而是参与国标的公司,日本手机电视标准1997年便已经确立,2005年开始推广,至今也才刚刚慢慢普及,十年时间创业公司如果寄希望标准腾飞实在很难,这些都不是标准的错。

老杳观点:这段时间媒体上反思山寨文化很热,殊不知山寨文化不仅仅搞活了中国的手机产业,也造就了泰景这样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在集成电路行业工作这些年,一个明显的现象便是经营不错的本土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都充分利用了山寨背景,毕竟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中国在发展本土集成电路产业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无论大家对模拟手机电视如何看待,有一点不能否认,泰景在这个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凭借在模拟手机电视方面的产业化经验,未来泰景在数字手机电视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客户和产业资源,对于那些一门心思赌注国标的企业来讲,泰景的经验是应当好好借鉴的,毕竟作为企业盈利是第一位的,只有生存才能够发展,“科学的发展观”很关键。

2、锐迪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主要产品:FM收音机芯片、数字电视机顶盒Tuner、手机PA、蓝牙等

入选理由:年收入超过5000美元,FM芯片年销售超过5000万片,市场份额超过50%, 卫星电视机顶盒Tuner及手机PA芯片位列前茅。

博客花絮:业务关系老杳经常拜访RDA,一次流窜在RDA的办公室在一位经理的办公位前聊天,顺便与相邻座位一位领导交换了名片,也没有仔细观看,只是晃了一眼“总监”的title便将名片装进了口袋,与这位新朋友肆无忌惮聊了半个多小时,后来才知道这位坐在最后一排的领导便是锐迪科“总裁”戴保家Vincent,一个大陆集成电路公司的香港老板。

创业故事:到过锐迪科的人都会对这家公司的办公环境感到惊讶,老板Vincent的办公位混在员工中间,北京的办公室甚至因为办公位不足将唯一的会议室改装成了实验室,每每到锐迪科北京拜访只好到大厦的公共区域见面,凭借锐迪科的财务实力,完全可以租一间更豪华、更宽敞的写字楼,不过即使锐迪科的一般员工也都认为office只不过办公场所,节省一点并不影响公司的形象,甚至把现在的办公室风水更好也当作不搬家的理由,可见节俭经营理念已经深深获得了员工的认可。

与国外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高利润不同,大陆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经营利润要低得多,虽然锐迪科每年销售的芯片接近一亿颗,利润率却难以与国外公司相比,因此对成本的控制也便显得格外重要,锐迪科能在竞争激烈的集成电路产业脱颖而出,显然不是偶然。

创业者言:“锐迪科还是小公司”

与Intel等国际知名公司相比显然五千万美元的营业额还太小,即使这样锐迪科已经在国内IC设计公司中非常抢眼,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员工,老板的素质往往决定了员工的水平,当老杳告诉Vincent将RDA列为2008中国十佳IC设计公司时,Vincent不止一次的对老杳强调这一点:锐迪科还很小,Vincent也一直强调锐迪科有今天的成就是运气很好,Vincent谦虚了,只有认清自己在业界的定位才能更好的与对手抗衡,有些时候看清对手很容易,正确定位自己却很难。

老杳观点:与锐迪科的员工接触多了,老杳好像回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联想工作的时代,务实、勤奋、自信、向上、朝气蓬勃。

一位台湾集成电路业朋友曾经对老杳谈起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的两个里程碑,产值5000万美元和3亿美元,营业额达到5千万美元说明这家公司在某个产品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有了这样的营业额基本上也可以实现上市,不过上市并不能保证这家公司成为百年老店,毕竟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一旦无法实现多元化经营,这家公司的发展便会遇到瓶颈,这也是3亿美元这道坎的意义所在。

锐迪科能在FM、Tuner、PA等多个产品线,手机、机顶盒等多个领域取得不错的业绩,虽然营业额尚未达到3亿美金,多元化经营、多点开花有利的保证了企业未来的稳定发展,这也是老杳看好锐迪科的重要原因。

锐迪科很小,不过您使用的手机收音机芯片可能就是他们的产品,因为一半的市场是他们的。(作者,老杳)

欢迎提供博客素材,欢迎访问老杳个人空间:老杳吧,最及时的更新,先睹为快

2008年12月10日星期三

高通、联发科欲抄底中国集成电路

虽然因为金融海啸许多公司以裁员应对,对于现金储备充足的IT公司来讲,金融海啸的到来反而是公司进一步拓展业务、巩固市场的好时机,毕竟随着金融海啸的逐步恶化,许多IT公司的市值已经大打折扣,此时收购无疑成本上更合算。

前不久业界传闻联想与DELL争购巴西当地最大电脑制造商Positivo Informatica SA,更有传言联想对富士通的消费电脑业务抱有浓厚兴趣,与之前联想收购IBM PC不同,由于现在的联想已经是全球第四大PC供应商,收购很难悄悄进行,对手无论是为了增强实力还是打击对手都可能出来搅局,这一点在联想收购PB上已经显现,因此联想想借助收购拓展业务面临的困难会比之前收购IBM PC业务大得多。

虽然很多专家都在建议中国公司抄底海外资产,纵观几年来的海外收购,除联想收购IBM PC业务还算成功外,在IT领域真正取得不错效果的收购并不多,倒是许多跨国公司正在趁金融海啸之际悄悄洽谈收购中国本土公司以继续垄断市场。

近期业界传闻高通公司正在洽购国内两家知名的集成电路公司,一家为CMMB手机电视方案提供商,另外一家则为知名的微处理器AP提供商,如果果真如此,说明高通已经在为未来的中国业务布局,毕竟随着通讯产业的发展,通讯产品本地化趋势越来越明白,通过收购中国本土化集成电路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肯定是高通管理层必须面对的。

作为山寨手机的始作俑者,据说台湾著名集成电路公司联发科也在洽谈收购中国本土集成电路公司美新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NASD:MEMS),作为NADAQ上市公司,美新半导体虽然没有中星微、珠海炬力及上海展讯更知名,却在单一芯片惯性传感器领域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惯性传感器可用来测量倾角、倾斜、振动以及惯性加速度,应用领域包括汽车感应、手持电话、游戏控制、硬盘保护等,金融海啸以来,美新半导体的股价已经由半年前的3块多美元跌至1.6美元,联发科之所以希望收购美新半导体,除了收购成本大幅降低之外,显然是希望进一步丰富在手机通讯领域的产品线,为未来的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虽然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20多年,至今营业额达到1亿美金的公司很少,部分IC卡供应商虽然营业额很大,更多是由于政府采购所致,自身实力很难与跨国公司抗衡,几家在NADAQ上市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虽然业绩还算不错,产品线相对单一已经阻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虽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大大推动了本土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与跨国公司相比规模还是太小,做的不好很容易由于资金链断裂倒闭,做的不错又容易成为跨国公司的盘中餐,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不仅仅是业界人士必须考虑的,也是政府应当认真对待的,否则所谓的中国创造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作者,老杳)

欢迎提供博客素材,欢迎访问老杳个人空间:老杳吧,最及时的更新,先睹为快

2008年12月8日星期一

手机电视入网难题将不了了之

随着中广移动集采百万CMMB终端消息的发布,CMMB手机电视入网问题再一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甚至有媒体称中广移动集采的百万终端将违规销售,老杳倒认为CMMB手机电视入网难题很可能不了了之。

虽然说工信部一直没有为CMMB手机电视发放入网证不假,但好像也没有正式发文不允许中国的手机支持CMMB,何况之前的FM、摄像头甚至包括DAB手机电视等都不存在入网问题,工信部也就没有必要为CMMB手机电视单独发文。

现在看来几个月之前的TMMB与CMMB之争已经没有任何意义,CMMB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手机电视标准,既然奥运期间集采的CMMB手机没有经过工信部的发文确认一样可以通过泰尔实验室的认证,现在的CMMB手机应当也不存在这些问题,老杳注意到与前段时间山寨机一统天下不同,现在CMMB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部分国产手机品牌的身影,当然像联想这样的知名品牌或外资品牌还没有公开参与,不过从政府的反应来看已经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然国家没有发文禁止CMMB手机电视的入网,既然这些手机也都是经过泰尔实验室认证的产品,作为天宇这样的厂商当然可以合法(至少不违法)的公开销售。

据老杳所知已经有部分厂商向泰尔实验室送测支持CMMB手机电视的产品,既然泰尔实验室接受测试,也就是说至少获得了工信部相关领导的认可,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CMMB手机电视入网将在悄无声息之间解决,至少不会构成对CMMB手机电视市场推广的障碍。

CMMB入网难题如此解决也算合理,毕竟让工信部直接发文不对,一方面违背了之前对TMMB作出的承诺,另一方面也多此一举,毕竟CMMB已经成为事实的标准,而且无论中国移动还是中国电信都已经把CMMB手机电视作为2009年促销TD及CDMA手机的热点,想说服工信部放开CMMB入网的不仅仅是广电总局,也会包括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甚至中国联通,如此解决入网难题,也为国产手机抢占市场提供了条件,不过各个国产品牌是否都敢像天宇一样是不得而知了。

说中广移动百万终端将违规销售,显然那位记者并没有了解中广移动集采的真正内涵,其实中广移动的招标只是规定厂家和型号,真正的手机采购未必一次性购买,即使购买中广移动也没有说购买的终端就一定是手机,也可以是GPS终端、上网本甚至MP4也未必,何况作为中广移动总公司只是负责终端集采的框架,最后出资购买的肯定是地方分公司甚至子公司,真正的采购时间远没有确定。(作者,老杳)

欢迎提供博客素材,欢迎访问老杳个人空间:老杳吧,最及时的更新,先睹为快,http://www.laoyaoba.com

2008年12月7日星期日

支付宝不关心盈利因为本身便是聚宝盆

近期支付宝公司总裁邵晓锋在回答外界一直关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盈利模式问题时表示“如果支付宝想盈利已经可以随时达到盈利。”很多人认为这是邵总裁自负,其实第三方支付公司盈利模式的确从来不是问题,只要公司业务持续发展,第三方支付本身就是聚宝盆,有取之不尽的资金可以利用。

先看看支付宝目前的业务进展,据公开披露的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8月底支付宝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日交易额突破了4.5亿元,易观数据显示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总规模在2008年第3季度达到661.99亿元,支付宝占据了58.1%的市场份额,支付宝每年的交易量超过1000亿人民币。

有了以上数据便不难分析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盈利,消费者使用支付宝实现网上购物是实时付款,而支付宝支付给网店的货款则是按照周甚至月度来结算,如果平均结算周期为半个月计算,仅沉淀在支付宝的资金将高达60亿以上,也就是说只要支付宝业务不下滑,支付宝的账户上随时都会有超过60亿的资金供支付宝使用,这笔资金即使支付宝存入银行不做投资使用,每年的利息也将超过2亿人民币的收入。

很多支付宝用户都在账户中存有部分剩余资金,即使按照支付宝一亿用户平均帐户余额1元人民币,支付宝也将有一亿的资金可供使用,而且这部分资金很有可能用户因为数额太小放弃不用,只要支付宝不倒闭,这部分资金支付宝同样可以随时取用,从这方面讲支付宝与银行的业务并没有根本区别,只不过支付宝不会支付用户利息而已。

仅仅从以上分析便可以知道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特别是支付宝这样的领头羊,背靠阿里巴巴这样的上市公司,目前盈利肯定不是最先考虑的因素,至于向包括淘宝网在内的所有合作商户都采取收取服务费的政策想必也不过是做做样子,不会真的认真执行,毕竟一旦支付宝收费而其他公司免费,肯定会损失许多的客户资源,严重一点可能会引起业务总量的下滑,这些肯定不是支付宝和阿里巴巴的管理层愿意看到的。

即使有些用户使用支付宝作为信用卡变相提现的工具,老杳相信作为支付宝肯定也不愿意看到此类事件出现,不过在管理日益严格的情况下,利用支付宝实现几百、甚至上千元的提现应当不困难,但要透支太多肯定没那么容易,相信此类事件无论对银行还是支付宝影响并不会太大,之所以有些银行对信用卡与支付宝的合作愤愤不平,在于看到支付宝守着这个聚宝盆自己却无能为力,同样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钱公司可以在手续费上按照一定比例与合作银行分成,可以保障银行的利益,为什么支付宝不可以?

随着支付宝业务量越来越大,相信早晚有一天会采用快钱的业务模式,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无论什么行业,随着规模的做大利润率总有下降的一天,支付宝也不会有什么区别,至于支付宝是否真的不关心盈利相信大家很容易看明白,真的不盈利的话银行会跟它计较吗?(作者,老杳)

欢迎提供博客素材,欢迎访问老杳个人空间:老杳吧,最及时的更新,先睹为快,http://www.laoyao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