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0日星期六

2008中国十佳IC设计公司(三):产业终结者

虽然金融海啸的到来让许多中国本土集成电路公司举步维艰,在几百家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中,还是有许多公司凭借中国强大的电子制造能力异军突起或保持稳定发展,面对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评选2008中国十佳IC设计公司,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老杳对中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一点了解,为了保证十佳评选的公正,老杳特意设置了几个条件:

1、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运营的好坏自然有财务报表可以体现,因此此次十佳不包含中星微、珠海炬力及上海展讯等。

2、在中国注册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3、2008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美金, 1000万美金不多,却是一道坎,至少说明公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销量和规模。

4、在所属行业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

为了让大家对中国集成电路未来发展有更多的了解,老杳也将推出2009年最具潜力十家中国IC设计公司,这十家公司虽然达不到2008年十佳IC设计公司的规模及影响,却是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新生力量,无论产品定位及公司运营都有可能在2009年取得突破,希望这些信息也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2008年十家最倒霉IC设计公司将为大家分享十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失败教训,有人说公司运营成功的经验千差万别,失败的理由只有一个:资金链断裂,虽然原因相同,不同公司资金断裂的原因却千差万别,对于后来者也许失败的教训可能比成功的经验更有价值。

2008中国十佳IC设计公司:

1、泰景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2、锐迪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3、北京君正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4、博通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5、华亚微电子有限公司

6、。。。

5、华亚微电子有限公司

主要产品:映像管电视单芯片、液晶电视芯片、可携式图像显示处理单芯片、MPEG-2 解码芯片。

入选理由: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接近4000万美元,客户涵盖长虹、创维、TCL、海信、厦华及佳的美等中国知名企业,国内视频领域IC设计第一位,2008年同比增长40%。

博客花絮:之前没注意过华亚微CEO张彪的头发,此次骤然看到满头银发的张彪还以为因为全球经济危机愁 成了白毛女,问过之后才知道张总的白发是因为遗传,只不过不是少白头,而是中年白头,这样也好,白头发多一点倒显得老成,其实虽然人到中年张彪看起来还是 很年轻,前提是只看脸别看头发。

创业者言:集成电路行业是活着的行业

这句话不仅张彪说过,老杳认识的CEO中很多人都讲过,要想做好集成电路企业首先要保证公司的生存,生存当然不仅仅是指依靠投资商的资金,再多的投资总有 耗尽的一天,其实何止集成电路企业,任何企业首先都要生存,要生存就要尽快盈利,之所以说集成电路行业是活着的行业,意思是指作为集成电路企业爆发的机会 不是天天有,只要活着总会抓住机会做大、做强,与上篇文章中写到的北京君正、上海博通成立仅仅三年便抓住机会不同,2001年成立的华亚微直到2004年 才实现盈利,前三年是依靠三轮合计1800万美元的投资,从融资过程上也可以看出张彪及其团队的老道和成熟,凭借之前已经运作公司在台湾上市的资历,他们 本可以一次就融到更多的资金,但为了保证创业者的股份不受侵蚀,将融资分成三次,既对投资者负责也保证了创业者的利益。

创业故事: 没有人否认集成电路产业的中心正在向中国大陆转移,但几乎所有的中国本土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都是在夹缝中生存。

很多企业的创业者都选择新兴产业作为创业的定位,但在新技术引入期,投入往往很高,产出却比较低,之所以许多从事国标开发的企业倒闭原因也在于此,选择生 命周期中处于衰退期的产品创业却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许多国外知名品牌由于利润逐步下滑已经无力承受,很少有人知道现在风靡全球的黑手机之父联发 科是靠当时已经处于衰退期的DVD起家,在创业之初华亚微的管理层选择模拟电视芯片为突破口应当说非常明智,这部分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稳定的利润来源。

解决了企业生存问题,凭借在模拟电视芯片领域建立的客户资源和产业化经验, 华亚微转型液晶电视并取得成功也就非常自然。

金融危机:去年见到张彪就曾谈起华亚微的上市问题,毕竟自从2004年华亚微便已经实现了盈利,这几年更是高速发展,可惜全球金融海啸的到来上市不得不推迟,没有企业愿意在此时流血上市,金融危机的出现虽然延迟了华亚微的上市步伐。

其实金融危机倒也未必是坏事情,趁此时机不仅可以借助国家扩大内需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也可以招到更好的员工提升实力,智者总是将不利变有利。

老杳观点: 作为电视制造大国,华亚微的崛起应当不算偶然,张彪作为模拟电视市场的终结者捞取最后的利润,已经可以在液晶电视这一正在兴起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前不 久直播卫星机顶盒政府招标中又抢得部分MPEG II解码市场份额,应当说华亚微目前的产品布局非常合理,在这些领域华亚微要与MTK、ST等世界级品牌进行竞争,难度可见一斑,好在张彪清楚作为本土公 司要想崛起不仅仅要学会在夹缝中生存,同样必须学会利用自身优势与国际知名品牌抗衡,并在与这些公司的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

《数字化生存》的作者认为中小企业的成功90%以上取决于老板,随着企业实力的提升,作为企业老板的水平能不能同步甚至超前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交 谈中张彪就曾谈到作为客户首选供应商和第二供应商企业的不同应对,一个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善于变革的老板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

中国本土集成电路企业超过500家,很多人都认为随着经济衰退的来临,整合将成为趋势,老杳倒认为整合与衰退无关,中国大陆要出现集成电路行业的巨无霸、 要出现大范围的行业整合,首先应当出现MTK蔡明介、联想杨元庆这样的企业家,而蔡明介、杨元庆的出现又与参与市场竞争及企业家自身实力提高难以分 割。(作者,老杳)

欢迎提供博客素材,欢迎访问老杳个人空间:老杳吧,最及时的更新,先睹为快

2008年12月18日星期四

杨元庆能否突破发展的天花板

继去年联想收购PB遭遇ACER意外阻击,今天联想集团宣布放弃收购巴西PC制造商Positivo,联系到前不久公布的业绩大幅下滑,与几个月前杨元庆高调宣布收购IBM PC成功不同,无论杨元庆还是联想好像遭遇了发展的天花板,面对HP、DELL、ACER灼灼逼人的市场攻势,杨元庆能够带领联想再进一步实现公司的飞跃吗?

一直认为在所有中国企业家中,杨元庆和马云二人最具国际化视野,也正因为如此,二人最早感受到了冬天的来临,与马云一开始拿到日本软银投资的高起点不同,作为从联想最底层销售工程师起步的杨元庆经历十几年的历练提高,已经具备带领联想持续辉煌的能力和信心。

段永基曾经说过四通之所以没有取得联想的辉煌,是因为柳传志比自己多了杨元庆和郭为两个左膀右臂,柳传志与杨元庆可以说是现代版的伯乐与千里马传奇。

1994年是柳传志力排众议选用杨元庆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杨元庆也没有辜负柳传志的信任,从曾经几百人的电脑团队中选出23人组建微机事业部,引进代理制取代直销,虽然利润降低不少,却调动了众多代理商的积极性,1996年万元奔腾的推出,更令联想电脑一季度结束市场份额从不足5%猛增到12%,1996年底更坐上中国电脑的第一把交椅。

如果说万元奔腾是杨元庆的牛刀小试,1997年联想推出1+1天琴电脑则进一步巩固了联想电脑的霸主地位,第一家建立工业设计中心,第一家推出互联网电脑,杨元庆及联想在产品运作上日益如火纯情。

联想电脑的成功为杨元庆开拓了视野,在于Intel、微软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合作中,杨元庆体验到了先进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引进ERP也便迫在眉睫,ERP项目隐藏极大风险,与奉行多年、驾轻就熟的管理模式完全两回事。其管理核心就在于它的集成性,要求所有员工遵循同样的行为规范。1998年11月,联想正式启动ERP工程。这项耗资2000万元的计划持续将近14个月,把公司上下6500多人全都卷进了这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为国际化发展输入了优秀的管理DNA。

不在联想肯定无法体会当时杨元庆引进ERP的决心和信心,每个业务部门都要抽调最核心的业务骨干全年时间脱产参与,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汇报,联想ERP成功上线为后来收购IBM奠定了管理基础。

LENOVO标识的引进应当是杨元庆突破柳传志的开始,毕竟联想要想国际化,LEGEND作为公司或产品LOGO很多都已经被其他公司使用,LEGEND也不可能作为联想统一的LOGO走向世界,虽然有人认为联想花费巨资设计的LENOVO容易被人误解为甜点,通过赞助冬奥会特别是北京奥运会,LENOVO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电脑品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柳传志自己也曾说过如果不是杨元庆的毅力和决心,自己真的未必有足够的信心做出收购IBM PC的决定,毕竟IT界虽然收购很多,真正成功的收购却很少,现在看来杨元庆并没有做错,应当说杨元庆并没有冒进,无论ERP还是收购IBM PC杨元庆都聘请了世界级的顾问公司,之前也都做了详尽的准备和调研,说杨元庆是中国最早引入世界级顾问公司并取得成功的企业家应当不为过,看看同一时期收购阿尔卡特手机及THOMSEN家电业务的TCL便可见一斑。

讲这些只是想说明联想今日的成功伴随着杨元庆的成长,就像乔布斯之于APPLE,最能说明杨元庆成长和毅力的也许是他的英语水平,收购IBM PC之前杨元庆尚不具备独立的英语沟通能力,收购一年不到时间,即使业务非常繁忙,元庆已经可以使用流利的英语与公司高管沟通并发表讲话,可见杨元庆极强的适应、学习能力。

北京奥运是杨元庆事业走向顶峰的标志,联想2008年Q2业绩突出,中标奥运火炬设计体现了作为世界知名公司的设计水平,联想X300笔记本更说明收购了IBM PC的联想不仅没有丢失IBM高科技的精髓更加入了自己的创新。

联想已经不是昨日的联想,杨元庆也已经不是初出茅庐的杨元庆,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来临,面对目前联想出现的发展瓶颈,相信杨元庆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带领联想走向明天,也只有从容迈过这道坎,联想和杨元庆也才能真正走向辉煌,昨天的困难杨元庆能够克服,相信今天一样可以,随着2009年的来临,随着新财政年度的开始,相信杨元庆及其智囊会拿出正确的应对措施,让我们拭目以待。(作者,老杳)

欢迎提供博客素材,欢迎访问老杳个人空间:老杳吧,最及时的更新,先睹为快

2008年12月14日星期日

2008中国十佳IC设计公司(二):土鳖博士创业一样成功

虽然金融海啸的到来让许多中国本土集成电路公司举步维艰,在几百家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中,还是有许多公司凭借中国强大的电子制造能力异军突起或保持稳定发展,面对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评选2008中国十佳IC设计公司,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老杳对中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一点了解,为了保证十佳评选的公正,老杳特意设置了几个条件:

1、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运营的好坏自然有财务报表可以体现,因此此次十佳不包含中星微、珠海炬力及上海展讯等。

2、在中国注册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3、2008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美金, 1000万美金不多,却是一道坎,至少说明公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销量和规模。

4、在所属行业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

为了让大家对中国集成电路未来发展有更多的了解,老杳也将推出2009年最具潜力十家中国IC设计公司,这十家公司虽然达不到2008年十佳IC设计公司的规模及影响,却是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新生力量,无论产品定位及公司运营都有可能在2009年取得突破,希望这些信息也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2008年十家最倒霉IC设计公司将为大家分享十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失败教训,有人说公司运营成功的经验千差万别,失败的理由只有一个:资金链断裂,虽然原因相同,不同公司资金断裂的原因却千差万别,对于后来者也许失败的教训可能比成功的经验更有价值。

2008中国十佳IC设计公司:

1、泰景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2、锐迪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3、北京君正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4、博通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5.。。。

3、北京君正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主要产品:32位微处理器

入选理由:垄断中国电子词典市场,在MP4中低端产品与瑞芯微平分天下,2008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美元,中国芯销售将突破600万颗,极有可能在未来GPS及上网本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博客花絮:早在几年前便认识了还在方舟担任CTO的刘强,虽然对方舟定位Network PC(网络计算机)并不看好,依然被刘强的执着折服,几年前大陆集成电路公司一窝蜂的开发CPU,好像离开了微处理器就不算集成电路,结果国芯折戟税控机、方舟随着网络计算机沉沦,更可气的是上海交大汉芯欺骗了全体中国人民,依靠打磨出来的CPU骗取了国家上亿科研经费,因此当刘强创立北京君正的时候,老杳并不看好,毕竟要在微处理器领域取得突破真的很难,结果大家看到了刘强的坚持有了回报,真正的“中国芯”已经开始在市场称雄。

创业者言:“身边边的朋友并没有天天出差,火车站依然每天人满为患”

这还是去年与一起吃饭时刘强对老杳说过的话,的确,作为创业者每个人都会对市场有自己的嗅觉,这种感觉也来自于创业者多年的行业积累,集成电路不像互联网,很少有20多岁年轻人创业成功,原因便在于此,因为离开了对行业资源的多年积累,对市场、产品的嗅觉不可能准确,更谈不上创业成功,刘强及北京君正团队的今天是他多年来孜孜追求的结果,运气当然有,但成功却不仅仅依靠运气。

4、博通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主要产品:5.8GHz 无绳电话芯片

入选理由:2008年通过与美国著名电信运营商AT&T合作,销售5.8GHz无绳电话芯片超过1500万颗,实现经营收入超过1000万美元,是为数不多以外销为主的成功中国集成电路本土设计公司。

博客花絮:了解博通的时间并不长,当老杳准备推出2008中国十佳IC设计公司时,不止一位朋友向老杳推荐上海博通,刚听到这个名字,老杳还以为是美国BroadCOM在上海的分公司,与博通老板张鹏飞聊过几次之后,老杳已经被博通的发展历程折服,可以说有了与AT&T的合作,未来几年上海博通面临经济危机压力要小的多,在这里隆重推出博通的同时,也希望未来几年他们在多元化道路上一路走好。

创业者言:公司倒闭没有饿死都是撑死的

谈起2008年众多参与国标企业经营状况不好,张鹏飞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确实作为公司管理者,机会不是少而是太多,太多的诱惑在吸引管理层的眼光,能否专注是公司能否长久生存的关键,因为只有专注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只有专注才能积累更多真正的机会,国标虽好,但标准的推广周期总会比预想的要长,作为起步型公司往往在标准推广之前便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

每一个创业者成功不仅仅需要实力和坚持,同样需要运气,只不过机会来临的时候能否抓住主要取决于实力和积累,2005年当张鹏飞创建上海博通,虽然拿到了投资商的投资,并没有明确的产品开发目标,只是将公司的产品定位在射频领域,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AT&T负责无绳电话的主管,知获悉之前采用的Phillip解决方案成本比较高,而上海博通恰好可以开发此类产品并实现成本的大幅下降,结果大家都看到了,AT&T之所以选择上海博通这家小公司合作,肯定缘于张鹏飞多年在业界的信誉积累和对他个人实力的认可,没有这些即使他知道AT&T需要5.6GHz无绳电话芯片,也不可能抓住这次机会。

老杳观点:土鳖博士创业一样成功

本来是把北京君正和瑞芯微这对冤家放在一起写,也有朋友希望让老杳对比一下两家公司的优劣,不过老杳还是觉得将北京君正和上海博通一起写更好,原因只有一个:土鳖创业一样可以成功。

在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中,大多数创业者都有海外留学背景,毕竟中国本土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也没有太多成功的经验,十年前老杳到美国访问曾经一统VCD芯片天下的ESS,其中大多数员工都是中国人,老板也是马来西亚华人,现在ESS已经从NASDAQ退市,但中国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中至少有十家是曾经ESS的员工创建,其中比较有名的包括上海摩威、格科微、北京昆天科等,又以去年以超过一亿美金卖给Sirf的上海掌微最为有名,说这些只是想说明有海外经历在集成电路界创业时更容易成功。

张鹏飞和刘强大学都毕业于清华,只不过张鹏飞在清华一直读到博士,而刘强是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得了博士学位(很少有人知道刘强还与龙芯的主要负责人胡伟武曾经是舍友,只不过二人都在开发处理器,所走的道路已经完全不同)。

二人的相同之处在于自从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坚持自己的专业,虽然刘强是处理器,张鹏飞是射频,二者的成功又都与前一个公司的积累有关,创建公司前两人也都是技术背景,没有负责过市场或销售,更为巧合的在于北京君正和上海博通同为2005年创建,同样都是2007年取得突破,北京君正2007年销售处理器突破两百万片,上海博通销售射频芯片突破两百万,二家公司的产品又都在2008年实现了飞跃。

两家公司的产品领域不同,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很大的差异,作为微处理器提供商,目前北京君正已经在电子词典和MP4领域取得突破,更在未来GPS甚至上网本领域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不过同样因为是处理器,未来可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要更大些,而上海博通由于背靠AT&T,作为独家产品供应商未来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不过博通却不得不面对产品多元化的问题,毕竟作为本土公司,博通还没有充分利用中国电子制造基地的优势,如何更好的利用中国市场也是张鹏飞不得不面对的。如果说北京君正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走出去,上海博通的问题是如何走回来。(作者,老杳)

欢迎提供博客素材,欢迎访问老杳个人空间:老杳吧,最及时的更新,先睹为快